新课改范文篇1
关键词:价值体验课程资源思考
在数学教材中了解到《数学新版课程标准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、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、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。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。就新课程教学内容而言,虽然按《课程标准》强调减轻学生负担,新教材删去了传统教材中“繁、难、偏、旧”的学习内容,增加了开放性、运用性强的一些新内容。从教材编写体例看,一些教师认为教材难教,教材上往往一副图,一个算式就是一个知识点,表面上看显得零碎,不系统,知识之间联系不紧密。从新课程的教学效果看,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不太扎实,两极分化严重,好的更好,差的更差。结合学习与自己的教学实际,我对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思考。
一、在生活实践中突出数学教学的价值思考
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,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,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,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。《数学课程标准》还指出:“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”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,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,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,充分利用学具,让学生多动手操作,手脑并用,培养技能、技巧,发挥学生的创造性。数学源于生活。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,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,让学生在生活中,实践中学习数学,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。
二、对现阶段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
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,新课程理念、新课程教材都必须通过新课程课堂教学来实现。新课程的功能是传递知识、实现交流、情感归属、社会适应、个性发展。传统教学中,教师关注得多的是“如何教”,很少研究学生的“学”。新课程教学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,引导学生质疑、调查、探究,在实践中学习,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、富有个性地学习。这是对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,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,课堂教学必须努力改革教学方式。一是研究自主学习。实施自主学习,教师要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,努力使学生在学习目标、过程、方法、结果、评价等方面达成广泛的认同,激发兴趣和信心,给学生更多地学习自、选择权、支配权,共同参与评价和管理。二是研究合作学习。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“需要”的基础上,只有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,迫切需要交流与合作的时候,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有价值,有成效,否则将流于形式。所以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,教师要精心考虑到分组要科学,时机要恰当,任务要具体,要求要明确,时间要保证。三是研究探究学习。即在教师的指导下,学生利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主动的学习。
三、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思考
爱因斯坦说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,因此,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,如运用做游戏、讲故事、直观演示等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,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。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、一种享受、一种渴望,积极参与数学活动。
四、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思考
《数学课程标准》指出: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,动手实践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”而实践证明,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,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,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,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,进而认识自我、发展自我,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。学生在合作、交流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。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,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,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,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。
五、对小学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思考
新课改范文篇2
【关键词】新课改新理念生活中学习探究式教学
新课改,面对新的教科书,教学设计必须重新思考。首先,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。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、教条的教学模式,构建以人为本、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;它变沉闷、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,使课堂充满自由、民主、和谐的氛围;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,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。其次,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、多重网状式的对话。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,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。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、共同参与的大事。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“沟通”和“合作”的过程。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,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、多重网状式的对话。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,真要跨出这一步,实觉有些力不从心。通过与老师们的切磋、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,慢慢理出一点头绪,下面就上学期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:
1、让学习变成生活中的一件趣事。
在教学实践中,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,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,吸引学生的“眼球”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,在探究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、理解语文,同时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,比如:让学生搜集广告语、错别字、店铺名、对联等,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,语文因生活而精彩,生活因语文而美丽。
2、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肯定
教师的语言非常重要,一句激励性语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,能拨动学生的心弦,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,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。一句伤害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消极沮丧,停滞不前。在教学中,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,采取积极的评价,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。如:你是最优秀的!你是最棒的!你是最好的!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。勇于开始,才能找到成功的路。一千个愿望,一千个计划,一千个决心,不如一个行动!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。这些话语的运用,既让学生备感亲切,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、尊重学生,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。可以预见,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。其实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学生身上有所表现:如,有些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及时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,而被指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坦然接受。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,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,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。
3、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学生。
新课改范文篇3
[关键词]师生互动;尊重学生;和谐课堂
[中图分类号]G623.75
[文献标识码]A
[文章编号]2095-3712(2015)28-0141-02
[作者简介]薛骊(1979―),江苏扬州人,本科,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教师,一级教师。
[教学内容]
教学生唱歌曲《买菜》;引领学生欣赏音乐《钉扣子》;做音乐游戏“买菜”“钉扣子”。
[教学目标]
1.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《买菜》,并能表现出劳动时的快乐。
2.能伴随音乐,有节奏地律动,并回忆生活中劳动时的情景。
3.学会运用歌曲中的反复记号。
[教学过程]
一、导入
1.学生随《劳动最光荣》律动
师:你能说出歌曲中有哪些勤劳的小动物吗?谁又是不爱劳动,不爱学习的懒家伙呢?
2.回忆生活中劳动时的动作
师:相信大家都是勤劳的人,谁来复现一下在家里劳动时的样子,让我们猜一猜,看同学们都干了哪些活?
二、新歌教学
1.导入:同学们真能干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,看看他做了些什么?仔细听一听。(播放歌曲《买菜》)
2.熟悉歌词: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大意:“这位同学做了什么?他买到了哪些菜?”“同学们听得真仔细,看老师听到了什么?”教师一边按节奏念歌词,一边贴图片,利用图谱来帮助学生记忆歌词,读出反复记号;加上电子琴节拍器,有节奏地说:“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说一说。第二遍加上动作。”
3.再听范唱,学生轻声哼唱。
4.出示歌谱,提醒学生歌谱中两处反复记号。
5.教师逐句教唱歌曲。
6.教师电子琴伴奏,学生演唱。(过程中提示情感要求,并及时纠正问题,如“鸡蛋圆溜溜呀,青菜绿油油呀”要唱出节拍重音,“哎呀呀,哎呀呀,拿也拿不了”要唱出沉重的感觉)
7.学生边唱边表演。
三、创作歌词
1.师:菜场里的菜可多了,除了我们刚才歌中唱的,你还想买哪些菜?(学生说菜名,教师板书:菠菜、花菜、大白菜)
2.请学生说出歌曲中哪些节奏相同,并按这样的节奏再说几组。
3.引导学生按歌曲节奏说出六个字的一句话,如“虾子蹦蹦跳呀”“茄子紫莹莹呀”“南瓜金灿灿呀”“龙虾红彤彤呀”……
4.让我们和着音乐,唱一唱我们的劳动成果。(第一遍唱错的,第二遍纠正,并统一歌词)
四、音乐游戏
根据这首歌设计了一个买菜的游戏。学生分成四组,教师扮演买菜的人,学生扮演各种菜,教师在每一组里挑选一样菜,被选到的小朋友就要跟在教师的身后继续往前走,一起去买菜。最后,教师和学生要一起用整齐的步伐按音乐节奏把“菜”运回家。
(教师准备一些头饰,控制游戏节奏,提醒学生按节奏走动)
五、拓展
1.师:大家表演得真棒。老师体会到了看似简单的买菜,其实并不轻松。生活中还有一些劳动需要我们有耐心和细心,比如钉扣子。同学们见过大人们钉扣子吗?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?(引导学生说出针和线)
2.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穿针引线的动作。
3.歌曲第一段教师表演。(播放歌曲《钉扣子》)
4.第二段师生共同表演。(让学生关注歌曲,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规范)
5.延伸歌曲
师:相信大家都是爱劳动的勤快人,一起唱一唱《勤快人和懒惰人》。
六、小结
劳动最光荣,劳动还让我们这么开心。今天回家不妨就帮家里人做点什么,让爸爸妈妈瞧一瞧,我们已经长大了,甚至比大人还能干呢!
(学生随《买菜》音乐离开教室)
[教学反思]
在新课改理念下,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、共同发展。教师应成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、组织者、合作者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,教师应尊重学生,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流露,从而建立一个和谐互动的音乐课堂。
一、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
新课改要求,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要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,优化“教”与“学”的方式,提升课堂教学效率,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(一)积极引导,激发学生兴趣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教师应积极引导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。《买菜》这一课中,教师请学生模仿在家里干活的动作,再让其他学生来猜测。学生积极参与,回忆劳动动作,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。
(二)创设学习情境,寓教于乐
情境教学是教学方式中的重要方法之一。本课中教师采用贴图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记忆歌词,如“鸡蛋圆溜溜呀,青菜绿油油呀,母鸡咯咯叫呀,鱼儿蹦蹦跳呀”,教师只需将“鸡蛋”“青菜”“母鸡”“鱼儿”的图片贴在黑板上,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歌词,形象而直观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油然而生。
(三)师生互动,创设和谐课堂
课堂上,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、组织者、合作者。在“教”与“学”的过程中,教师与学生应敞开心扉,积极互动,分享彼此的思考、感悟,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感悟。本课中,教师时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:唱歌时用眼神、手势交流;音乐游戏时,用语言、动作互动。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,课堂就有活力了。
二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
学生是课堂的主体,因此,教师在音乐教学中,应该尊重学生,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。首先,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歌曲时的个体感受及情感流露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,有意识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,感同身受,体会他们的情绪,以及时调整教学。如学生在歌曲掌握后,笔者让其跟随自己的内心,随音乐而舞。这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,学生手舞足蹈,虽然动作不如往日整齐划一,但课堂充满了快乐。
三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
中小学音乐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,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。教学目标是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,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力,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、受到美的熏陶。笔者在课堂中,通过音乐教学活动,培养学生积极思维、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。如:歌词创编环节,由说菜名“番茄”“豆腐”“龙虾”……到按××××O×××节奏说菜名“菠菜”“花菜”“大白菜”……再到创编歌词“虾子蹦蹦跳呀,茄子紫莹莹呀,南瓜金灿灿呀,龙虾红彤彤呀……”由浅入深,由简单到复杂,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。创编结束时再让学生唱唱自己的作品,使学生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。
四、评价是课堂的调味剂
以往对学生的评价,往往比较单一化,如“不错”“很好”“正确”“挺好的”……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丰富生动,因人而异。如课堂上学生模仿劳动的动作,笔者对他们的评价是“你们真棒,个个都这么能干”,学生听了兴奋不已;在学唱歌曲《买菜》时,笔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哪些方面唱得好,这样既突出了重点知识,还能促进学生反思,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。
不作“模棱两可”的评价,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,语言委婉,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如课中笔者请学生模仿“鸡蛋圆溜溜呀”说说其他的菜,一位学生脱口而出,“小雨哗啦啦呀”,笔者会心一笑,先肯定学生表达的句式节奏是正确的,然后指出我们要说的是“菜名”,请学生听清要求。这时,学生恍然大悟,笑笑点了点头。
在音乐教学中,笔者努力尝试评价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,以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,建立自信。
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,笔者的音乐课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: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中,师生能够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,享受音乐的美妙。在新课改的浪潮中,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、研究、实践,才能真正悟出有效课堂的真谛,才能真正地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,让优美、和谐、动人的音乐旋律充满课堂。
参考文献:
【新课改(收集3篇) 】相关文章:
三年级日记精选6(整理3篇) 2024-08-25
我的日记精选(整理4篇) 2024-08-24
三年级日记精选[5](整理3篇) 2024-08-24
我的日记精选10(整理6篇) 2024-08-23
我的日记精选6(整理3篇) 2024-08-19
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(整理9篇) 2024-08-16
优秀日记[精选](整理5篇) 2024-08-12
是你改变了我作文(整理4篇) 2024-08-28
新课改(收集3篇) 2024-08-28
期中考试的作文(整理9篇) 2024-08-28